浙江残联电子杂志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省级 >> 

关于印发《2017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9-07 16:49:33 点击数: 来源:上海市残联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各区残联,市残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2017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7年1月4日


 

2017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部署要求,2017年本市残疾人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深入推进残联系统群团改革和市委巡视整改工作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全面落实中国残联《“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意见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阶段目标任务,推动本市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7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如下:

一、聚焦民生保障,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方面,进一步完善现行社会保障政策覆盖对象、保障标准、实施效果。开展残疾人临时救助政策调研,研究残疾人因病致贫等特殊困难救助对策及途径。适度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继续推进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城乡困难残疾人危旧房改造,及时消化存量改造任务。社会保险方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社会保险补贴制度。鼓励开发适合残疾人的补充养老、医疗等商业保险险种。社会福利方面,组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督察,完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实施残疾人交通补贴政策,做好相关衔接等后续工作,保障残疾人福利政策落实到位。

(二)优化残疾人康复服务。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导开展本市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制定实施《上海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为有需求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将残疾人康复进一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有需求的残疾人优先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研究制定残疾人养护发展规划,鼓励兴建符合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养护机构。推进市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中心的职能转型和机构建设。开展新型带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招标工作,制定相关置换工作方案。完善辅助器具监管机制,举办“2017中国(上海)国际健康生活产业暨康复无障碍博览会”。加快推进阳光康复中心“二期”工程,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和编制,启动项目设计,配合同济大学医学院完成附属医院去筹评审。

(三)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完善就业政策法规,推动《上海市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的制定和实施。配合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专项计划”,制定残疾人灵活就业、创新就业的扶持政策,出台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等配套制度。贯彻落实《上海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协助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残疾人工作机制,做好2017年残疾人专项招录工作,计划招录党政机关岗位17个,事业单位岗位61个。探索“互联网+”居家创业就业新模式,规范“创客201”项目建设管理,举办各类创业培训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创新创业。建设市级实训示范基地,推出创意设计与网络营销、O2O创业实体示范见习基地等项目,提高残疾人实操技能。做好2017年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工作。扩大“上海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黄页-理想众筹(就业服务)平台”使用覆盖面,力争实现新增机构组织50个。建设100个惠农助残基地,为500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提供精准帮扶,促进劳动增收。以点带面,加大力度推动盲人医疗按摩工作。

(四)提升残疾人教育服务水平。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状况调查,开展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学习质量监测。配合研究制定“残疾人教育提升专项计划”。设置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职业技能课程,残疾人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比例不低于20%。开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支持服务,探索“送教上门”、“全网学习+助学团队”教学模式。继续实施残疾人大学生个别化就业支持和跟踪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高等教育资源服务项目,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不低于95%。深入推进残疾人开放教育,统筹规划学历教育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新增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专业和残疾人职业指导等培训项目。加大残疾学生招生力度,保持残疾人教育学院在校生规模平稳增长。根据不同残疾人需求开发网络银行与电子支付、饭店房务管理等电子化教材、课件(微课)资源,对重度残疾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支持服务试点。加强特殊教育研究,配合持续推进医教结合。

二、拓展服务内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五)规范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强化“阳光之家”、“阳光基地”、“阳光心园”规范化管理。开展“社会工作者(社区助残)三、四级培训”,逐步完成管理服务人员持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持续推进“阳光之家”作品市场推广项目,丰富“阳光之家”融合活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阳光基地”开展规范建设管理评估,进一步提高“阳光基地”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做好“阳光心园”学员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后的活动方案设计,继续开展“阳光心园”督导工作。制定“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标准”,编制实施标准型街镇辅助器具服务社建设规范,全面开展建设工作。

(六)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贯彻《关于推进本市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制定出台区级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各区残疾人文化工作分类指导计划,鼓励建立“文化创业就业”基地,推进残疾人“文化就业培训一体化”工作模式。发展残疾人艺术团队,培育打造残疾人艺术精品项目,组团参演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继续开展商业影院放映无障碍电影工作,进一步发展“社区阳光院线”,举办第五届“无障碍电影日”活动。撰写《上海市志·上海特奥会分志》(审定稿)。加强国际间和省市间的残疾人艺术文化交流。发展残疾人群众体育,全面实施“自强健身工程”,深入推进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和健身员指导队伍建设。推动残疾人竞技体育,承办2017年全国轮椅击剑锦标赛,积极备战轮椅击剑世界杯,英国坐式排球锦标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继续挖掘社会资源,充实运动员人才储备,体现上海残疾人体育工作特色。

(七)推进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制定本市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办法。继续做好本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持续开展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工作。推进本市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新闻综合频道的午间新闻节目中和“两会”的电视直播中进行同步手语播报。完善“上海市残联无障碍电子地图”,为用户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残联服务机构信息和无障碍设施信息等服务功能。拓展电子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内容与功能,充实残疾人事业GIS系统大数据库。

三、依法履行职责,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八)拓宽残疾人诉求反映渠道。加大信访案件督办力度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有效减少重复信访件。进一步完善“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运行机制,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手语视频服务。加强信访信息化建设,解决残疾人信访合理诉求。

(九)完善残疾人权益维护机制。完善市区两级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救助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残疾人法律服务新方式。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律师助残法律工作室和残疾人维权志愿者等形式,规范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救助工作。推动残疾人法律服务深入基层社区,逐步构建市、区、街镇三级法律服务网络。开展市人大、市政协《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执法检查专项视察活动,逐步健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协商机制。

(十)加大残疾人政策研究力度。健全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机制,完善残疾人小康监测指标体系,掌握残疾人群体生活状况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会同研究机构,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理论和政策研究,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政策梳理,会同相关部门对政策进行归并,不断提高残疾人普惠、特惠政策措施系统性。

四、夯实工作基础,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

(十一)强化残疾人组织建设。按照《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深化推进残联系统群团改革工作。梳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指导各区残联开展群团改革工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制定基层残联换届工作实施意见,指导本市全部街镇残联完成换届工作。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启动信息数据移动采集,加强数据分析利用,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鼓励和扶持助残社会组织在残疾人服务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助残社会组织及服务项目清单制度。开展第四次“上海市自强模范”、“上海市残疾人先进个人”、“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上海市残疾人之家”表彰工作。制定《上海市〈中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出台残疾人证申领《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规范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增强专门协会组织活跃度,发挥桥梁纽带和“代表、服务、维权”作用。完善助残志愿者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志愿助残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十二)拓展残疾人事业宣传阵地。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组织开展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暨第十八次“上海助残周”活动,做好“国际残疾人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及“上海市肢残人节”等重要残疾人节日的宣传工作。加强新老媒体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打造“两微、一网、一刊”互联互通的“上海残联新媒体平台”。建立新闻宣传信息报送制度,关注残疾人舆情监测,科学研判、及时处置残疾人普遍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整合资源进一步办好《灵芝草》杂志和新民晚报《阳光天地》专刊。

(十三)强化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支撑。构建上海残疾人数据资源中心,逐步实现对全市残疾人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集成和监管。启动建设《上海残联网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和《上海残联业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二级等保,保障市残联门户网站运行及业务系统数据安全。进一步推动残联业务下沉社区受理服务中心工作,推进全市下沉业务市标软件的应用,落实业务培训和技术保障。制定市残联接入网上政务大厅事项运维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市残联公共服务信息化能力建设。建立上海市残联门户网站内容测评机制,提升网站整体服务能力。加大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辐射作用,提供信息技术共享。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上海智能化残疾人证工作方案。

(十四)强化残疾人工作基础管理。落实市委巡视组对市残联党组巡视工作整改要求,实施市残联“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整顿残联组织内的民办非企业组织,清理相关企业机构,夯实资产管理制度,解决好基础管理中的急、重、难问题。落实推进政府购买助残服务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指导性目录,建立政府购买助残服务机制、流程和绩效评估办法,规范推进本市各级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工作。继续推进社会化项目征集平台的建设工作,提高孵化、培育专门助残机构的有效性。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运行市残联资金资产管理系统。做好年度预决算编制和向社会公开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